央廣網濟南4月26日消息(記者李舜)4月25日,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工作有關情況。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李祝群表示,近年來,全省公安機關,樹牢“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,公安機關就保駕護航到哪里”的理念,不斷加大對各類侵權假冒犯罪的打擊力度。去年以來,累計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806起,為企業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34億元。

去年以來,山東省公安廳先后部署開展了夏季治安打擊整治“百日行動”“昆侖2022”“助力冬奧護航兩會”、嚴打制售假藥劣藥犯罪重點攻堅等一系列專項行動,相繼破獲“7.26”制售假冒石化產品、“5.11”制售假冒建筑材料、“5.26”制售假冒知名品牌鞋服等一批典型案件,累計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案件2806起,為企業和個人挽回經濟損失34億元。目前,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,全省公安機關正在開展“昆侖2023”專項行動,省公安廳結合山東省實際,因地制宜、精準施策,專門部署開展“護航高質量發展行動”,對侵權假冒犯罪發起新一輪攻勢。

李祝群告訴記者,全省公安機關完善創新機制,提升打擊工作質效,認真落實《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工作的意見》,健全完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工作體系。同時,深化數據應用,樹牢“風險導偵、數字引領”意識,實施數字化轉型,建成山東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戰略支撐中心,實現風險預警、數據研判、主動打擊等功能,去年以來,輔助偵辦重點案件80余起。

省公安廳積極適應知識產權保護新形勢,與山東省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簽定《合作備忘錄》,通過召開聯席會議、提供技術協作等方式,建立聯動打防工作機制,共同構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格局。加強與檢法機關溝通協調,對新型犯罪案件定性、法律適用、案件管轄、證據規格等開展會商研究,為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。去年以來,省公安廳聯合省檢察院分兩批掛牌督辦10起案件,執法質量和執法效果有效提升。

此外,全省公安機關不斷拓展與行業協會、電商平臺的深度協作,聯合舉辦共治共享培訓班、組織召開座談會和各種交流活動120余次,暢通了信息共享、數據查詢渠道,完善了警企協作長效機制。緊密結合“3.15消費者權益日”“4.26世界知識產權日”“雙十一”等重要節點,深入省內重點企業調研走訪,了解企業發展狀況,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和法律法規知識引導,積極搭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保護平臺,為服務保障企業合法權益提供有力支撐。

編輯:李舜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