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報訊 (記者戴輝、通訊員潘慶芳、向安芹)5月29日,自駕到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武漢市民劉立先,被351國道一處彎道的老式修路機械等吸引,“公路文化園”幾個紅色大字映入眼簾,他不停拍照發朋友圈,這座剛建成的全省首個室外大型公路文化園,已成網紅打卡點。
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公路文化園,草木蔥蘢。這里陳列著多年前修路用的鋼釬、大錘、鐵鍬、十字鎬,還有最早公路建設養護的碎石機、手扶拖拉機等,勾起人們幾十年前大山鑿路的難忘回憶。文化園還收集有石硪、石夯、石碾、石磙等舊式修路器械11臺套,鋼釬大錘鑿山鑿石、抬石頭修路、拉碾子整平公路施工場景3組雕像等,濃縮山區人民修路發展史。
五峰縣地處武陵山區腹地,山大溝深,坡陡彎急。公路文化園位于351國道長灣彎道,這里被稱為“五峰人征服千丈巖的起點”。去年5月,當地公路部門完成彎道改造,將彎道半徑加長,并在彎道下坡段增設應急避險車道。公路部門特意保留改造前的部分351國道舊址,將其內彎空地改造成351國道美麗廊道的“口袋公園”,同時巧妙地融入公路文化元素,形成一道靚麗景觀。
看著自己當年修千丈巖公路時用過的神牛25牌拖拉機,刷新后成為公路文化園的一道風景,年過九旬的五峰老公路人尹大超激動不已。他說:“這條公路躺著是一條路,豎起來是一座豐碑。隨著時代進步,老舊設備不斷淘汰更新,但老一輩公路人吃苦耐勞的奉獻精神,正在代代傳承!
編輯:朱娜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
關注精彩內容